中介者模式


中介者模式

中介者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,它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组件之间的耦合度。在这种模式中,我们引入一个中介者对象,它负责协调组件之间的交互,并隔离它们之间的直接联系。

模式结构图

UML Diagram

在这个模式中,我们有以下角色:

  • Mediator(中介者):定义了一个接口,用于协调组件之间的交互。具体的中介者对象实现这个接口,负责实现协调逻辑。具体的组件对象持有中介者的引用,并通过中介者来与其他组件通信。
  • ConcreteMediator(具体中介者):实现了Mediator接口,负责协调组件之间的交互。具体实现中,它通常会维护一个组件列表,用于记录所有需要协调的组件。
  • Colleague(组件):定义了一个接口,用于让具体的组件对象与中介者对象交互。具体的组件对象实现这个接口,并持有一个中介者对象的引用。
  • ConcreteColleague(具体组件):实现了Colleague接口,并持有一个中介者对象的引用。它负责实现与其他组件的交互逻辑。

模式解析

中介者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组件之间的交互逻辑抽象出来,放到一个单独的中介者对象中,从而使得组件之间的联系更加松散。

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下列情况,这时候中介者模式就可以派上用场:

  • 在一个系统中,存在多个组件对象需要相互协作,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过于紧密,使得每个组件对象都依赖于其他组件对象。这时候,我们可以引入一个中介者对象,将组件之间的交互逻辑集中到中介者中,并将具体的组件对象与中介者对象分离开来。
  • 在一个系统中,存在多个组件对象需要相互协作,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过于复杂,直接协调很难实现。这时候,我们可以引入一个中介者对象,将复杂的交互逻辑封装到中介者中,并通过中介者来实现协调。

总的来说,中介者模式的优点有:

  • 降低系统的耦合度,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。
  • 简化系统的设计,使得系统更加清晰。

但是,中介者模式也有一些缺点:

  • 中介者对象本身可能会变得比较复杂,在增加新的组件对象时可能需要修改中介者对象。
  • 中介者模式可能会降低系统的性能,因为所有组件对象之间的交互都需要通过中介者对象来实现。